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家(1/2)
金榜题名,向来被喻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因此,金榜放榜这天,虽然明知萧俊已经高中,月娘还是高高兴兴的拉着萧俊去看名次。
萧俊望着欢天喜地的xiao丫头,无奈的说道:“哥哥不是已经说了吗?肯定三甲同进士出身,不排倒数第一就不错了。”“月娘才不信呢,哥哥骗人。”月娘皱了皱xiao鼻子说道。xiao手儿牵着萧俊的大手,一蹦一跳的向西长安门跑去,xiao丫头的心情显然非常不错。
文科殿试的名次写在一张黄纸之上,因此俗称“金榜”,贴于西长安门外,因参与殿试的贡士只有百余人,金榜之前人并不多,萧俊随意的看了一下,只见金榜之上开头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康熙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归允肃等一百五十二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诰示……”后边则是长长的名单,一甲三名,二甲四十一名,三甲一百零八名,萧俊随意的向榜单的最后边看了一下,却并未现自己的名字,心中有些疑huo,开始从后向前找了起来,没找多久。忽然听到旁边月娘大叫道:“呀,哥哥中了二甲四十一名呢,是进士出身耶。”
萧俊向二甲望去,却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二甲的最末尾,心中微微有些奇怪,他的水平他自己可是清楚的,绝对是三甲最末的水准,二甲和三甲可不是一样,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则是同进士出身,这同,便是不同的意思,一字之差,差距却大,有人戏称,这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相当于夫人和如夫人,也就是妻和贵妾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自己已经是堂堂二甲进士出身了,萧俊也懒得再去计较,环着月娘的腰笑道:“宝贝儿,咱们去庆祝一下。”
殿试后的第四日,在午门外举行了隆重的传胪典礼,所有大清文武百官各着朝服在丹陛之下左右序立,而所有新科进士则同样身着朝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奇偶序立东西丹墀之末。
繁复冗长而又华丽非凡的传胪大典之后,萧俊在又一次的见识了古人的繁文缛节之后,回到了客栈。
按理说,中了进士之后,通常都是要侯缺一段时间的,很多人认为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在京城内赋闲,其实不然,这段时间对新科进士来讲,是很重要的,在这段时间之内,新科进士们可以通过相互jiao流,到翰林院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京城各色人等庞杂,王公贵胄云集,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待人处事和阅历长进上,对于这些书呆子来说,都将会是一次飞跃,为将来入仕打下极好的基础。
不过萧俊自己选择了去永昌,所以昨日典礼的时候便被告知今日去吏部报道。
吏部位于**前东侧,萧俊直接来到文选清吏司求贤科,一位吏部郎中接待了他,并且很快便将永昌知县的官印和告身jiao给了他,并且要求他半年之内走马上任。这郎中将官印和告身jiao给他的时候说道:“上官jiao待说,允你酌情便宜行事?不知可否有什么要求?”
萧俊闻听此言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学生……哦不,卑职打算任命一人做永昌典史,此人乃是纳捐贡生,姓孙名子远,原是临湘秀才,长期在府衙任职,学问还算不错,卑职打算请他出山帮忙。”说完从衣袖中取出五百两银票悄悄塞了过去。
典史是未入流的无品xiao吏,清初大多规模不大的县衙之内,一般只有典史和知县两个官吏,算是一个县的二把手,民间戏称县尉大人,这典史虽然不入流,油水却是不少,知县要想盘剥百姓,中间毕竟还隔着好几层,需要有家人帮忙,这典史又无品级,可以直接和百姓以及底层的差吏们接触,身份上又是个二把手,权势极大,自然可以直接伸手捞银子。
大县通常还会在典史和知县之间设县丞和主薄,主薄通常都是从宫殿内为皇帝处理文书写签条的无出身文人之内甄选,出任县丞的大都是监生或者举人。因此以孙子远的例贡身份,能够当上典史已经是以萧俊现在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这郎中悄悄将银票收起,脸上换上一付笑容,说道:“好说好说,此事今上已有明示,自然不会横生枝节,你且前去上任,任命过一段时间便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