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兵营(1/2)
襄阳通往南漳的官道之上,一队约数百人的清军,正以牵线行军的队列无精打彩的缓缓行进着,此时已近正午,天空之中没有半片云彩,一轮骄阳火辣辣的照射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官道两侧是大片大片干裂的土地和干涸的沟渠,路边所见的亦都是凄凄的枯草,两侧的树木更是几乎全都被人剥去了树皮,1ù出白桦桦的树干。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菜禾苗半枯焦,”萧俊端坐于一匹枣红色的健马之上,望着眼前赤地千里的情形,触景生情,不由自主的叹息道。
旁边几个离得近些的兵士纷纷投来惊奇的目光,显然这些斗大的文字不曾识得半个的大老粗们,对同为营兵的萧俊能够yín诵诗句感到十分意外。
如今已是康熙十四年的四月,在过去的近一年之内,萧俊随着于公平定了黄州府内的东山之1uan,此次变1uan,数万乡民啸聚而起,对黄州城呈合围之势,于公凭借着多年以来在黄州百姓心中树立的威望,率两千乡勇将1uan民击败,因功复职,改任黄州知府。萧俊亦因颇有些功劳,以秀才之身拔贡,多了一个国子监贡生的身份,在于公到任后,萧俊将母亲等人也接到了黄州府衙。
然好景不长,湖北出现了异常罕见的干旱,粮价飞涨了数倍,并且有价无市,无奈之下,只好到黑市去购买贵得离谱的高价粮,燕氏手头的几十两银子很快便不够用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燕氏此时却又怀上了她和孙子远的第二个孩子。虽然以拔贡的身份可以经过考试候缺八品的教职学官儿,但萧俊毕竟还未成年,这远水救不了近火,为了养家,萧俊只好重新回到洪山大营,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马兵,当兵打仗是可以多分到一些“行粮”的,如今正是奉命前往南漳前线。
萧俊座下的健马名叫“飞霜”,此马全身枣红,四蹄雪白,因奔跑起来,雪白的四蹄翻滚,如风驰电掣,由此得名,
虽然不是什么万里挑一的名驹,却也是极其的神俊,此马是当初于公平1uan时,巡抚大人赠送给于公上阵杀敌所用。除此之外,张大人还送给了于公一付十分精良的棉甲,此甲以七斤棉反复锻打压得极实,内衬七乘七的铁片,前后均有护心宝境。用来防护周军的三眼铳,效果极佳。临别之时,于公将此马和盔甲全部送给了萧俊,语重心长的叮嘱道:“此去报国杀敌,凶险万分,子玄行事当有勇有谋,这匹良驹,每日关在马厩之中空费草料,实在可惜之极,用来助子玄上阵斩敌倒是再合适不过。这付盔甲也可在1uan军之中护得子玄周全。”
除了这健马和盔甲,萧俊腰间的一捆mao皮之中,还藏着他在阵前杀敌保命的最大保障:燧三眼铳。
………………………
如今战况的展对清廷愈的不利起来,去年十二月原陕西提督王辅臣于宁羌被满清权贵bī反,随即挥师西进,于今年二月攻下西北重镇兰州,整个西北地区原本就有些微妙的局势立刻动dang不安起来。西北各路守将纷纷叛降,一时之间,西北地区成为了继两广、江浙地区之外的第三大战场。吴三桂获知王辅臣叛清后,立即积极与之联络,并且迅改变战略,出兵荆、彝、郧、襄一带,试图打通与西北地区的战略通道,从侧翼完成对中原腹地的战略合围。而清军则见势不妙,派重兵囤于荆州、襄阳西南一带,不惜一切代价,竭尽全力阻击周军北上西进。
这一队官兵,便是赶赴到南漳一带前线参与同周军作战的,清军绿营,除甘凉地区以外,马步比例约为一比九,大多都是步军,因此这队官军之中大都是步卒,只有不到十人骑着马匹,却大都是些中下等的驽马,唯有萧俊甲胄精良、座骑雄健,再加上年龄幼xiao、生得俊秀,倒也十分惹眼。
洪山大营距离南漳不过数百里之遥,因此只走了数日,在第八日临近黄昏时分,一行人马终于来到了驻扎于南漳城外的军营之前,萧俊颇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军营,外边由一根根立起的圆木围成了一圈简单的寨墙,寨墙之上则是站立了一些巡视的岗哨,透过辕门可以看到里边密密麻麻却又排列得十分整齐的帐蓬。
因萧俊属马军精锐,刚一进连营,便与其它的营兵分开,被带到了一处位置相对靠里的营地,由于周军大兵压境,因此军营之内管束极严,兵士不得随意到处1uan窜,不得高声喧哗,营兵们十人一队,被约束在自己的帐蓬附近,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开,站立行走,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法度,不得过于随意。
可是当萧俊来到这处驻扎着三十八名精锐马军的营地时,却现此处的精锐们倒是十分的随意,一个个或是袒xiong叠肚,或是懒洋洋的半卧在那里,哼着xiao曲儿,这些精锐,萧俊倒是认得十几个,正是当初在洪山营和自己一起训练过一段时日的那批精锐马兵,那个名叫柳雷的少年也在其中。
但这些精锐当中毕竟还是有不少人不认得萧俊的,这些人入伍要早些,因此当这些“老兵”,见萧俊身着靓甲,牵着俊马走进来时,先是一愣,待反应过来萧俊是这里新入伍的一员之后,立刻来了兴致,眼中纷纷闪过玩味的神色调侃了起来。
“哈哈哈,哪来的兔儿爷,啧啧啧,这xiao脸蛋儿长的,还有这身行头,到了咱南漳城里的相公馆,绝对是个头牌的料儿。”
“这细皮嫩rou的,比飘香院的窑姐儿长得都细肤儿,这娃儿不会是派过来专门伺候咱们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