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教导(2/2)
萧俊对于编史了解的不算多,但有些基本事实他是清楚的,编史之前,民间各种有价值的藏书保守估算不下万余种,编史之后共留下了三千余种,共数万册,约十亿字,部分书藉有所删改。乾隆只不过是个寻常帝王,远远算不上圣贤之人,萧俊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按照他的个人喜好和清廷的利益留下的书藉都是精华,而被禁毁掉的都是糟粕。
如果把华夏文明比做参天大树的话,编史基本上算是保留了主干和根须,但这些被禁毁的书藉无疑是这颗大树上结下的各种果实,其中绝对不乏累累硕果。
自己将来若是有能力了,得想些办法将这些书藉保存下来,将它们延续下去,萧俊暗暗想道,这是他继扳倒黄家之后,给自己定下的第二个人生目标。
于成龙见萧俊陷入了沉思之中,并没有打扰他,过了很久之后才将他唤醒:“子玄,在思索何事?”
萧俊这才回过神儿来,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学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
第二天,萧俊便随着于成龙到开始了明察暗访。,
于成龙来到歧亭已经近四年,这四年当中,他基本上已经把此地多如牛mao的盗匪肃清,治安状况大大改善,但还有一些大股的悍匪隐匿在偏远之处,shì机而动。情况并非十分乐观。
萧俊本以为跟在于大人身边一定能够轰轰烈烈的干一场,戏文里不是常说嘛?什么于大人暗访什么什么庙的,于大人暗访什么什么渡的,每次都nong得惊险万分,自己正好可以跟着历练历练。
可是于公却只是带着萧俊和朝卿来到城北的一个老fù家里,一进门便吩咐道:“子玄把柴劈了,朝卿把水缸挑满。”然后便十分热情的和这阿婆聊了起来,“郑阿婆,最近身子骨可好?”
萧俊一面劈柴,一面留心着二人的谈话,现于成龙在嘘寒问暖的同时,也从阿婆嘴里了解了不少这一地区的民生状况,谁家有困难了?谁家那做过贼的大xiao子又不安分了?谁家受到地痞欺负了?
离开郑阿婆家之后,于成龙吩咐道:“子玄,将阿婆所说的情况都记下来,回去之后一一核实,但凡孤儿寡母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援些粮米,想办法联系商铺帮寡fù找到合适的活计,家有病弱,生活实在是困难的,派几个能说会道的,规劝亲戚邻里伸出援手适当的帮助一下,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人都帮一下,负担均摊,便不会重,就算是偶尔帮助一下,至少也会另其生活压力有所缓解,那些欺压百姓的地痞,杖责站枷,严惩不怠。另外城内有义学,是专为这孤贫孩童开设的,你若有时间,不妨去教导一下。”
萧俊一一应了下来。
*******************************
这一章真难写,查了一晚上的资料,与于公的对话基本上是从于成龙的传记中提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