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憔悴(2/2)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话是这么说,我现在见到杨远总有一种恶心的感觉,总想到那天他与那个贱人赤身*缠在一起的样子,你说我是不是有洁癖?”
“不是了,人都是这样,不去想它就好了,人活着,主要是自己在想什么,你想些愉快的事情,心情也会愉快的。”
“杨远的侄子昨天找我了,也是这么劝我的,算了,再忍一段时间吧。”
“杨远的侄子?就是去英国读BA那个?”我问道。
“是呀,已经毕业了,刚回国,这孩子不错,正在家找工作那。”
这家伙是杨远的大哥的孩子,叫杨兴。杨远自己生的是个女孩,这个侄子就受到杨远的极大重视,被杨远出钱送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经济管理,是杨家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杨总为什么不把他带进公司那,公司这么大,也有他发挥的地方。”看赵丽的心情有些好转,我开始跟她说些闲话。
“杨远也想叫他到公司来,可人家眼高,看不上野田公司,想到上海去闯一闯。”赵丽说。
“到底是海龟,眼界就是高,海门这地方是小了点,经济也不如上海发达,到上海发展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我称赞道。
赵丽不以为然,说:“也就是小毛孩子一个,喝了几天洋墨水,不知道天高地厚,都是些理论架子,没有什么实际经验,出去碰碰壁也好。”
改革开放这几年,国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去做,看到美国那么发达,就学习美国,全盘西化,对西方的经济理论当作圣经一样,海龟一度大行其道。最后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实践是检验海龟含金量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国内已经对这些海龟有了了解,不再盲目的崇拜他们,美国的经验搬过来也不一定有效。于是就不像以前,只要是海龟,企业都把他们当作救世主一样,认为企业只要由他们管理,就一定会赚钱。其实很多海龟也没什么水平,鱼目混珠多了,国内对海龟就有些不感冒,慢慢海龟就变成了海带了。
这家伙去上海也好,其实杨远早就在我面前吹嘘过他的这个侄子,我内心里知道他将来肯定是我的位置的有力的竞争者,既然去了上海,暂时还是不会威胁到我。我附和着赵丽的观点说:“对呀,先让他在中国的海里游一游,积累些经验也不错。”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