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元宵灯会(1/2)
两日后,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宫里张灯结彩很是热闹。大文学
这是我来到古代后,所过的第一个元宵佳节。
古人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这么深沉沉的夜色,被绚丽多姿的灯光一照,即刻耀得天际半壁生辉,连原本暗淡无波的心境也渐起波澜。
我整整衣衫,正打算往御花园而去,半途被长乐拦下。
“昨日我去看过四哥了,听说他已欣然接受了皇上的赐婚,三月初便要迎娶吏部尚书刘奇之女刘芸昕为妻。而且……那十二美娇妾,昨日便送去了康王府……”
我俩踩着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小碎道慢慢向前行走。柔柔的月色洒在我们身上,清冷冷的,皎洁无暇。
“他怎么样?”
长乐扭转头,深深地凝了我一眼,“既是如此关心他,何苦这样伤他呢?”
“长乐。”我淡淡地拢起眉峰,“有些事,你不明白。”
“是我不明白,还是你想得太复杂?”
“长乐,你想说什么?”
“我只知道,只需你一句话,四哥就能狠下心,抛下所有的一切,从此带你远走天涯。”
我垂下脸,苦涩一笑,“长乐,天下能有多大呢?我虽不为古人,却也深知一个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试问,能逃到哪里去呢?”
“永宁啊,你没试过,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我不想冒这个险。”我哽咽着低下头,“我实在不想拿他的性命去冒险。”
“你这是何苦?你让他这样误解你,你为什么不肯跟他说明白呢?”
“说明白,你也知你四哥的个性。我若是跟他坦白交代,他就算豁出性命也会把我带走。更何况,那日的情景,你让我如何对他说实话?”
“永宁。”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最心爱的人叫人杀死,我做不到,我实在做不到……”我眨眨眼,摇了摇头,摇落一串冷泪,寻风消散。
“永宁。”
“长乐,你替我多多开解他,好吗?”
“我会的。”她用力点点头。
“走吧,皇上还在御花园等着呢。”我举起丝帕,轻轻抹去眼角的泪珠。
“永宁。”长乐急步来到我面前,一把将我扯转身。
我抬起星雾般的眸子,凝神望向她。
“你想去看花灯吗?上元节的花灯、庙会,人山人海,猜灯谜、舞龙狮,想去看吗?”
我双眸一亮,随即黯淡,“想又如何?你我出不了宫的。大文学”
“只要你想,我就有办法带你出去。”长乐睁大水灵灵的眼眸笑呵呵地瞅着我,“想吗?你想去吗?”
“嗯。”我抿抿唇,微微颔首。
长乐娇若桃李的鹅蛋脸遂笑开了颜,无尽欢喜。
******分割线*********
每逢戌时三刻,上膳房便会命人清扫厨房垃圾,把一些食物装成桶,运送至宫外。运送人员太半都是宫里一些有点权势的公公家亲戚,听说里面油水很足,人人争破头抢这饭碗。
今日又是上元夜,一些偷懒的公公们早就挤到御花园去观烟花去了。
我与长乐换了一身青衣民工装,混在一帮运送剩饭剩菜的民工群中,顺利地出了太极门。
我也算是开了眼界。终于明了,何谓仕女嬉游,歌声达旦的不夜天了。
我与长乐夹杂在山海似的人群之中,仰头望着多姿多彩的座灯、屏灯、挂灯、灯橱、灯牌、宫灯、走马灯等等。红的红、黄的黄、绿的绿、紫的紫,五颜六色,照得夜色一片通透。
儿童们成群结队,纷纷提着灯笼,在我们身畔来回奔跑,四处游街玩耍,热闹非常。
正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阵喝彩鼓掌声。
我一时好奇,便拽着长乐的手径自挤进人群里。
原来大家伙围成一圈猜灯谜呢。站在人群中央一青年,连破十八道谜题,引来众人瞩目,小姐们纷纷向其投着绣帕,掩面轻笑。
我笑了笑,“长乐,你看,这些人好开心啊。其实,做老百姓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做老百姓自由自在多了,你说是不是?”
半响无人应答,我怪异地回过头,“长乐?”
“长乐?”我推开人群,四处打量,却只见灯火连成一片,人挤人拥,哪儿还有长乐的身影。
走散了?我苦笑一声,心想一会儿该如何回去呢?
话说我今日这样偷偷溜出宫,秦殇左右等我不到,非要气死不可。
罢了罢了,既然已经出来了,那便好好的玩一玩吧。
我要把一切乱事、杂事、琐碎事统统抛之脑后,什么都不要想,不要问,痛痛快快的过一个孤单的上元节。
突听前面人群又发出一阵鼓掌叫好声,我便如小鱼儿般一钻,钻进去一看,原来是四个儒生分别坐在四张檀木桌子前,对面另有四张桌子空着。
一位青衣儒生正在抚琴,琴音如流水一般通畅柔和,闻者不禁连连叫好。大文学
“在下四兄弟号称关西四竹先生。今日初到贵宝地,得知京城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特来向诸位朋友讨教一番。琴、棋、书、画,无一不想领教一二,还望各位才子朋友不吝赐教。”青衣儒生突然起身走到众人面前,抱拳说道。
“好说好说!兄弟我乃京城第一才子木席颜,领教阁下高招。”
那位白衣长衫冒充儒雅才俊的猪头公子,挤出人群,“刷”的一挥扇子,露出扇面上“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号。
“切~~!”众人纷纷向其甩帕子,以示不屑。
我望着他大摇大摆走入场中,不禁抿唇一笑。
这人的形容,到与那无双公子有几分相似。说起那位天下无双赵允山,随着他们赵家的家道中落,似乎一家老小都迁出了京城,往异地谋生去了。
赵允山临行前还特地来与我辞行,说是“不打不相识,以后会牢牢记住我这号人物”。
不过我怎么听都有点像牢记仇恨,若干年后寻我报仇的意思,真是个不会说话的家伙。
其实原本照帝殇的意思,不止要将赵家抄满门,还要杀了姓赵的男丁,以绝后患。若非我苦苦哀求下来,赵允山那兔崽子也不可能跟随大队搬迁去了。
罢了,终究是一条人命。以前那些小恩小怨,就让它随风去了吧。
在我转思的片刻内,四竹先生轻松击败了数名前来应战的才俊们,使得他们个个灰头土脸怏怏而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