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横生意外(1/2)
董事会进程之顺利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本以为打动“投资人”的心还要费些口舌的。
一帮青年才俊中尚不到三十岁的卞月茹已经算是年龄最大的了。面对着这样一群人不免会让人意气风大声感慨:公司真的是前途无量。
出现在这个办公室围坐在圆桌旁的人员总共也就7个人除了我和郑大哥是“大股东”那就还有曹宇、雨萍两口子以及开办之初也得到了少许股份的月茹姐。
咏清姐和逄妍姐作为经营决策层因为“功勋卓著”得以列席股东大会。
在座的各位年龄接近虽说不是家族式的企业却真的让我产生了一种非常贴心的感觉。
月茹姐简单地通报了经营状况逄妍姐则把已经到大家手中的财务报表又传达了一遍。
不用听也知道每一个细节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儿凝神观察各人的表情。
这一切应该都是个过场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郑大哥在内对公司现状应该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除了我们几个都算是参与经营的郑大哥那边逄妍姐肯定也没少给他讲过。
呵呵一直自诩为“甩手掌柜”郑廷洲比我甩得可厉害多了。听完报告之后先请郑大哥先表一下意见也想顺便摸摸他的底细。
他的一席话完全我的出乎意料对公司的状况表现出乎寻常之满意。通过我的观察他不仅是口头说说而已在神情上显示他更加如此想。
郑大哥还表示如有机会手头流动资金充足了要进一步的扩大投资。
他竟然如此积极主动看来准备的动员辞是用不上了真是个利好的消息。
整个会议过程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几位股东都同意:除了必要的开支要把利润全部投入到再扩大规模中去。
一起对美好的未来和下一步的走向作出展望每个人都表了自己的看法。
讨论的内容由逄妍记录下来备案。
群情踊跃如此情景怎不让我喜上心头不由在心里感叹要是以后的会议都能象现在这个开法那该有多好。
强压住心头的喜悦让自己保持住一丝冷静:听过的、书上写的先例太多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上升期时大家都能做到齐心合力。可等展到一定规模巨大的利益能够看得到的时候各种变故才会慢慢显现。这就是所谓的“共苦易、同甘难”吧。
未雨绸缪趁着大家兴致正高的时候我把自己思虑了许久的想法提了出来不及细思是否合乎游戏规则。
站立桌前面对着这样一群人中龙凤真的很有一种成就感:“各位兄弟我有一个建议想提请董事会讨论。”
大家跟我在一起少见这般一本正经说话的样子屋子里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抬起头瞪大眼睛看着我。
双手扶在案上嗯还真有点不太习惯呢。
清了清嗓子:“兄弟提议对股份进行重新分配建议增加持股的人数。”
话如一石落水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议论大家对目前的这种状态还是满意的怎么想到我又突然节外生枝。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明白大家听得出我话中的意思。
饶是如此我还是认真把意图表述清楚。公司的人都互相看着脸上神情各异。
曹宇对我自减股份的做法第一个表示反对其他人也是说法不一。
这时郑廷洲嘴角含笑饶有兴趣地看着我:“逸诚我们现在该称你董事长吧。在这种场合言要注意分寸就不要兄弟兄弟的了你是公司的创始人而我们是一家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怎么弄得听上去跟占山为王一样?”
这一席话既出大家都纷纷笑了起来气氛一时缓和。我不由暗叹他的“狡猾”不愧是个商场老手很善于把握谈话的技巧。不仅让大家觉得轻松也算悄悄给我提出意见指出言语中不恰当的地方。
郑大哥是个难对付的家伙我需要多向他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果哪天跟他做了竞争对手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至少目前还难是他的对手。
他继续说道:“域董事长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了把想法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大家再一起商量商量。”
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既是董事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该有个样子尤其是在这样的正式场合。怎么听来听去倒好象郑大哥在主持会议了以后真得加倍注意了。
正准备继续说下去的功夫郑廷洲又出人意料地打开了随身的皮包拿出了几份材料:“我这儿有样东西大家先看看。”
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份我们公司的评估报告。
评估内容是关于公司资产的由一家有名的审核机构所做:有形的加上无形的市值已经接近二千万。
我心中做了一下计较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加起来尚不足千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了二千万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原来外界对我们已经如此认同难怪郑大哥一开始就表现出我越乎意料的满意。
如此一说他早期的投资理论上的收益已经非常可观。那么开始会说出那样的一番话也就不足为奇了郑大哥真是有备而来。
这份报告让我在欣喜之余更明白了资本投资家永远都不会是真的“慈善家”。
起初还天真地以为他的富余资金比较多又看在逄妍的面子上不过想帮我们一把事实也许远非如此吧。
他现在及时出手拿出报告看似是为我的观点增加了说服力。可为什么早不拿晚不拿偏偏到了这时才拿出来?
以后更得加倍的小心再次告诫自己。如果以后前景不乐观说不定就会被无情的“资本”噬上一口只怕那时的情形就不会象现在了。
交情归交情经商归经商永远都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郑廷洲此时的做法显然他早有这种考虑不过更能沉得住气借我的口提出来了而已。难道他猜到了我的心思?
虽然这样想了对他的做法却没太往心里去。不管谁提出来都是一样这也证明了“英雄所见略同”嘛。
可以理解他的用意是好的公司利益高于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展。
这样想想觉得更有必要做出重大变革也可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很多大公司的惯例为了加强领导层的核心凝聚力一般都给他们一定的股份增加认同感我的想法也是基于这种考虑既然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就进一步做了阐述。
作为最大的二个股东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我和郑大哥我们同意了别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是无益。何况象这种对大家有利的事情又不事关公司的运营。
一番商榷全新的方案很快出台跟事先设想的差不多。我和郑大哥所持的股份有所降低我占百分之三十八他仍旧为百分之三十。
雨萍的那份仍为百分之八曹宇的成了百分之五。月茹姐和咏清姐也可以拥有百分之五剩下的三位主管包括程磊各占百分之三只是其中刨除了逄妍姐。
之所以说郑大哥的那部分降低了就是因为他坚决不同意逄妍姐再有份额说两人共同持有一份就可以。相对而言他的这部分自然算缩水了。
逄妍显得非常通情达理对郑大哥的做法没提任何异议甚至是一副坚决支持的样子。两人还真是齐心私下里一定讨论过才能达成如此共识。
按讨论结果除去我和郑大哥加上曹宇和雨萍其他几人都象征性的投入一些资金用以认购股份。
这样下来我所占的部分加上曹宇和雨萍百分之十三正好绝对控股还有什么好担心。
这才现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内心深处学会了对人设有一定防线。
上大学前把[逸诚科贸]交给舒会来大哥、大一时咖啡馆交给云希的时候都抱定了一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信念可我的思想已经在慢慢生变化了。
郑大哥的表现现场生的这些让我有理由相信他早已预料到了事态的展正在按他的计划进行。
但他的高风亮节让我怀有的一丝戒心在这一瞬间也烟消云散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作为主要投资人经营运作的资金几乎全是他出的就算给逄妍跟其他几人相同的股份也无可厚非。
不由佩服起郑大哥本以为他一心为钱可是却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还有什么理由对他起疑心呢?
也许这一切更能证实他是一个好的投资人也正是他在资本市场无往而不利的原因吧。
决定下来可谓皆大欢喜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展望未来郑大哥甚至提到了公司以后上市的问题展示给了大家一个更大的馅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