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搅乱三国 > 第七百三十一章 葬于许都

第七百三十一章 葬于许都(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狗血剧 超级富农 暗黑之骸骨君王 死亡开端 随身装着一口泉 神魔养殖场 校服的裙摆 驭夫 重生之家有喜事 重生之平行线

曹智认为不妥,选官只能唯才是用,不能讲资格.1,最后曹智决定,祢衡出任扬州治中,兼任豫章太守,并且也在朝廷给他挂了个议郎的虚职。而邓艾仍旧出任扬州牧一职,这也算一种调节内部平衡的做法。

而丹阳太守的空缺则有鲁肃兼任,他的九江太守其实是个虚职,大部分九江地域还在袁术的手里,袁术那边也有九江太守。曹智这么安排,是要鲁肃合并的现有的丹阳和九江那部分,等将来完全控制九江后,再分开来。

处理完人事上的变动,曹智就该为把曹操安葬在哪儿犯愁了。

目前集曹氏宗族内的意见是,把曹操灵柩运回谯县安葬,因为那是曹操的故乡。而兖州官员的意见是,就安葬在鄄城,因为曹操的基业在兖州。

两方面的意见好像都有点道理,让曹智一时难以决定。曹智只知道曹**后葬的很是神秘,历史上不是有七十二疑冢之说。但曹操现在距离历史上真正死亡的年代已经大大提前,他的事业和仇人还远没有真实历史上说的那么宏大和多。

正当曹智和曹仁、荀彧等人难以定夺曹操的安葬地时,汉献帝又来了诏书,特赐“魏公”曹操安葬许都皇家陵园。

众所周知皇帝在一个登基之日起,就开始会为自己建造陵墓,而陵墓的选址通常都是都城的东郊的一块风水宝地。刘协比较特殊,他在登基时,是在国家分崩之时。当时人人都力求自保,不要被董卓杀掉,国家的运转也是一片混乱,也就没人提出要在洛阳或是长安为献帝选百年后的陵址。

现在终于安定下来,太史令这种官职的人,也因为曹智需要迁都事宜,而被重视起来。有了精力、条件向献帝建议此事。当然,就算选好了陵址,以献帝现在的财力,还远没有能力为自己建造陵墓,但这套祖制还是在刘协入主许昌后,就有大臣在为他提出,并准备起来。选址就是其中先期可以做的事,许昌东郊,已经有一块风水宝地被辟为皇家陵园。献帝和他的官员们是这么想的,现在没钱,没能力不要紧,等将来有钱有能力之后,还是要造的,毕竟中国人,对于身后事是非常重视的。

皇陵的地是圈了,但目前还没人“入住”,献帝在赐了曹操“魏公”的谥号后,就有愿意向曹智献媚的大臣,在许都建议献帝,可以让曹操安葬于许都,以示皇恩浩荡。

虽说此事已被提出,就有大臣反对,说这是绝对乱了祖制和龙脉风水的。但刘协相对单纯,空着也是空着,人家好歹也是救驾的功臣,而且是献帝最为难之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最是值得感激了。没人家救我们,哪还有什么龙脉不龙脉的,祖制恐怕这会儿也早已改为别家的祖制。刘协这些年也相通了不少虚无缥缈的东西,一切行为处事,开始讲求尊重实际需要起来。

于是,献帝刘协,不顾大臣的反对,就对曹家再使恩宠,允许曹操这个帝国勋臣入葬许都皇陵。

这又是个莫大的荣耀,无论对曹操个人,还是对整个曹氏。在接到圣旨后,所有的争论都平息了。皇上开口了,自是把曹操葬入许都皇陵为上上之选。

在进行完大殓后,曹智扶曹操灵柩,携带文武官员及曹操全家,迁往许昌。

自此曹氏一族重要成员都接着附送曹操灵柩的机会,把家安到许昌,那里将毫无疑问的成为兖州,曹家,乃至汉帝国新的一个中心。/

曹智也开始把在宛陵的家人接往许昌,但老父实在走不动了,听说一听到曹操逝去的消息,当场就晕了过去,现在又只能躺在床上了。那么迁移的人里,自然少了曹嵩和二娘等人,他们年纪大了,曹智也认为他们常住一个地方,来得好。宛陵是丹阳的中心,虽说现在的扬州州府不在那了,但还是曹智起家的郡府,应该还是很安全的,只是曹智要回去看他们颇要走些路,有些麻烦。

但在这期间,宛陵曹智的家眷中,应该算曹智正妻的何静湘,也病了。之前她也身体一直不太好,大概是因为年纪颇大时才生了曹昂的关系,身子就一直调养不过来了。何静湘身体一直不好的事,倒是曹操的正妻丁氏先知道,然后她就在上次回去探望二老的时候,就跟何静湘说过,她膝下没子嗣,要是何静湘身体不行,就把曹昂给她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